受疫情影响,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免疫力,那如何提高人体免疫力?专家早已给出了答案:多吃食用菌。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双孢菇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双孢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由于双孢菇的担子通常含有两个异核双核体孢子,故称双孢菇。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常食用有助消化,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
双孢菇需要什么生长环境?
影响双孢菇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线、酸碱度和土壤等。在不同生长阶段,双孢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因此在生产上只有创造和满足双孢菇对各生长条件的要求,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1、营养条件
(1)碳源:双孢菇是一种草腐菌,主要利用秸秆类物质作为碳源。凡是含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无霉变的禾草及禾壳类物质均可作双孢菇的碳源。双孢菇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这类大分子物质直接利用能力很差,这些物质必须经过堆积发酵过程中的中高温微生物降解之后才能被很好利用。
(2)氮源3360 Agaricus可用的氮源适用于利用有机氮,尤其是牲畜粪便。不能直接利用蛋白质,但能很好地利用水解物——氨基酸、百事可乐。硝酸盐的利用不好。硫酸铵可以使用,但不能使用太多肥料。否则,培养细菌容易变成酸性,影响菌丝生长。尿素对促进培养材料发酵的效果很好,但应用量不能超过0.5%。否则氨会产生太多,影响菌丝生长。各种蛋糕肥料也是双孢蘑菇的良好氮源。
(3)矿物质元素:矿物质元素是双孢菇生长发育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生产上常用过磷酸钙、石膏、碳酸钙、石灰作为钙肥和磷肥。双孢菇培养料是以秸秆类物质为基本原料,其中有丰富的钾,因此,钾不必另添加。双孢菇生长发育适宜的氮、磷、钾的比例为4∶1.2∶3。
2、环境条件
(1)温度:是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 ~ 33 ℃、******生长温度为22 ~ 26 ℃、5℃以下的菌丝生长非常缓慢,33 ℃以上的菌丝生长基本停止,40 ℃以上的死亡。元气分化期间需要3 ~ 5 ℃的变暖刺激,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4 ~ 24 ℃,******生长温度为14 ~ 18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蘑菇大、肥大,蘑菇数量大。温度超过19 ℃时,子实体生长得快,茎长,肉松,伞开得好,质量差。温度低于12℃时,子实体生长缓慢,蘑菇大而肥大,组织密集,但蘑菇很少见。孢子的释放温度为13 ~ 20 ℃以上,即使子实体相当成熟,也不会释放。孢子发芽适合适当温度24 ℃而温度过高或过低,孢子发芽会延迟。
(2)水分: 双孢菇生长的水分来自于培养料、覆土层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70%。若料中水分含量高于75%时,料中氧气不足,出现线状菌丝,生活力下降;若料中含水量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状菌丝多且纤细,不易形成子实体。菌丝生长期间覆土层含水量在菌丝上土期(吊菌期)应偏干些,土粒含水量应维持在18%左右;菇蕾形成期,尤其当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覆土层要湿,土粒含水量应保持在20%左右,一般以土粒能捏得扁、搓得圆、不粘手为准。
(3)湿度:菌丝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约为75%。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如果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湿度低于80%,子实体表面会出现鳞片,从而降低质量。在95%以上的高湿状态下,原始和幼蘑菇容易死亡。
(4)光照:双孢菇生长不需要光线,整个生长过程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黑暗条件下生产出的商品朵形圆整,质量较好。在原基分化期可以给以微弱散射光刺激,利于原基分化,但散射光过强会造成菇体表面干燥、变黄、起鳞片,品质下降。
(5)空气: Agaricus bisporus在菌丝生长阶段或子实体发育期间都需要新鲜空气。细菌发生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0.1%至0.5%。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需要足够的氧气,通风良好,二氧化碳应该控制在0 . 1%以下。蘑菇的生产阶段超过0.1%,蘑菇小,蘑菇长,雨伞容易打开。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5%将抑制子实体分化,停止蘑菇排出。同时,培养物中的棉花菌丝体茁壮成长,生长到土壤复盖的表面,又名子菌丝体。因此,蘑菇屋根据生长发育阶段,及时通风,以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6)酸碱度:双孢菇菌丝在pH5.0~8.5均可生长,最适宜的pH为6.8~7.2。由于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碳酸和草酸,这些有机酸积累在培养料和覆土层里会使菌丝生活的环境逐渐变酸。因此播种时,培养料的pH应调至7.5~8.0,土粒的pH调至8.0,这样既有利于菌丝生长,又能抑制霉菌的发生。
双孢菇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一、栽培原料选择
粪肥中******是马粪。马粪嚼不好,变成纤维,营养丰富,材料松软。鸡和鸭粪含有丰富的氮和磷,堆积更好的粪便时热量快,温度高,碱性略强,粘度大,因此******与其他粪便一起使用。兔子粪便和羊粪也是相当好的肥料。
二、添加辅料
制作蘑菇培养材料堆时,合理地添加浇注剂,蘑菇的蒸腾效果相当明显。常用的辅料包括蛋糕肥料、氮肥、磷肥、钙肥等。
(1)饼肥:最常用的是豆饼、花生饼、棉籽饼、茶籽饼、菜籽饼等。饼肥营养全面、丰富,适量(3%~5%)加进培养料中,有利于提高堆肥质量,促进蘑菇菌丝生长,可有效地提高蘑菇的产量与质量。
(2)氮肥3360氮肥通常用作溶性氮肥,如尿素、硫酸铵、碳酸铵、氯化铵和硝酸铵,有助于早期菌丝体在培养液中快速生长。但是在培养液中不能添加太多化氮肥,在堆肥时要添加堆肥。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氨,抑制菌丝体生长,难以确定生长。
(3)磷肥:******是用过磷酸钙。它不但有利于促进培养料中菌丝体的生长,而且还能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状。但是,过磷酸钙的添加量不能过多,否则会使培养料酸化。
(4)钙肥:改善培养物质的物理特性,松弛培养物质,提高透气性,促进菌丝生长,为菌丝生长提供矿物营养。常用钙肥是碳酸钙、石灰、石膏等。
三、培养基
我国发展蘑菇栽培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所选用的培养基却是五花八门,全国各地有所不同。如:干牛粪600千克,稻草400千克,豆饼或花生饼15~18千克,尿素3千克,硫酸铵或石灰氮7千克,过磷酸钙12千克,碳酸钙12~15千克;马粪300千克,麦秆650千克,血粉2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碳酸钙10千克;稻草1000千克,鸡粪(或牛粪)100千克,尿素12~15千克,石膏10~20千克。等都是常用配方,在生产中可适当调整。
4,培养剂
培养料堆制发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栽培的成功与失败,蘑菇产量的高与低、质量的好与坏。它是蘑菇栽培的关键环节。在堆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培养剂粘气味:控制干草和粪便的含水量。干草的含水量必须低于70%。也就是说,抓住草手拧紧会滴水,但没有线。粪便的含水量必须低于68%,用手抓住粪便时,2 ~ 3滴水滴会下降。堆积后要盖脚防雨。培养细菌已经有粘性的味道,必须立即烘干培养细菌,降低含水量,重新堆积。如果泥土变黑、黏糊糊,而且有气味,翻泥土的时候要保管空气通风孔,使气流能够很好地进入材料内部,促进气体细菌发酵,同时增加石膏粉的使用量,并在发臭的部分喷洒一些波尔干溶液。
(2)防烧堆:防止“烧堆”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好培养基的含水量,使之达到65%~70%。如果已出现“烧堆”,在翻堆时必须适量加水调湿。如果是发酵后期出现“烧堆”,在进房前也应加水(******是冷开水)调湿,再播种,才能使菌种萌发定植。
3)蛆和其他蘑菇:堆的地板常常含水量高,温度低,容易出现蛆。这些蛆和卵大部分进入肥料,所以堆肥前必须先混合肥料,然后捣碎。有了蛆,翻转虚拟物时可以喷洒dichlorobos 100倍的溶液,将有蛆的材料堆积到堆中。可以翻转2天的淤血胶片,杀死蛆及其蛋。发现有细小的杂蘑菇,要立即连根拔起,集中处理。
(4)防堆制发酵过度:培养料堆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培养料的腐熟程度。如果堆制过早,一时不能安排播种,可将培养料摊开晒干,中止发酵,待使用时重新建堆,继续发酵至适度。如果过分发酵,培养料中的养分会大量被消耗掉,而且其物理性状差、无弹性、透气不良,后发酵升温低,会造成减产。
五、蘑菇菌种选择
(a)目前,国产蘑菇菌株有两种:寄生型和附着型。
1、气生型菌株:出菇较慢,产量主要分布在******、二、三潮,潮次明显,菇体质量较高,适合于制罐出口。该类型菌株易形成菌被,产量较低。
2,蘑菇型菌种:蘑菇生产快,主要集中在前几个湿气,不显湿,各自蘑菇量大,畸形蘑菇小,伞也容易打开,蘑菇质量不好,不适合罐装,适合新鲜针或盐蘑菇。
(二)从蘑菇菌种的培养基来分,有4种:粪草种、麦粒种(谷粒种)、羊粪种、复合颗粒种。
1,粪便种:适合穴位播种,发芽力弱,播种量大(每平方米2瓶),容易产生球菌,产量略低,但不怕啮齿动物。粪草种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
2、麦粒种(谷粒种):适于混播或撒播等播种方式,菌种在料中可分布均匀,萌发力强,发菌快,用种量小(0.5瓶/平方米),产量高,但易遭鼠害。麦粒种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菌种。
3,正粪便:基本上等于小麦,发芽力略低于小麦粒,种量为1瓶/平方米,不怕啮齿动物受损。购买
4、复合颗粒种:菌种特性基本与麦粒种相同,但不怕遭鼠害。这类菌种生产成本较高,目前正在推广应用中。
菌株后,如果暂时不使用,请将其放在直射光线、炎热潮湿、不通风的凉爽、通风良好、干燥和干净的地方。
6,播种(工厂化)
1.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①一天前应准备菌株,清除杂菌和老化菌种,取出细菌和死菌。种瓶(口袋)表面用高锰酸钾0.1%或2%苏亚溶液消毒2分钟左右,然后戴着用75%酒精消毒的手套,将菌株劈成玉米粒大小,放入消毒的容器中。
②菇房提前消毒备用,机器设备、场地提前一天清洗消毒。上料和造料班组负责各自的设备和场地,铲车的清洗消毒尤为重要(特别是车底盘),要特别重视。
③设备应调试,以避免材料工作延误。
④上料时的工具和滑梯必须经过清洗消毒。
2。播种方法3360发酵结束后,将培养物的温度降低到25 ~ 27 ℃并利用专用运输车将其移到蘑菇室外的自动回忆站播种。播种前要做好蘑菇室消毒工作,播种时避免高温天气,当天完成播种。撒上饲料器后,自动刷出材料,均匀添加,每平方米0 . 85公斤的接种量均匀混合菌株,然后将菌株中混合的培养物压缩到与床板高度相同的块状中,高度约为23厘米,使其与菌株紧密相连,培养细菌保持一定的湿度。在材料运输过程中,再次用每平方米0 . 15公斤的均匀菌株覆盖表面,达到1 . 0公斤/m2的播种量。播种时要注意不要让材料温度超过28 ℃。播种后盖上有微孔的聚乙烯薄膜。通风、保暖和保湿。覆膜后要及时补充蘑菇室水分,首先要在膜表面喷一次水,然后在地面喷一次,使空气湿度保持60%至70%。
7,额菌剂管理
1. 菌床发菌:播种后1~3天菇房紧闭门窗,少通风,以保湿为主,使菌种迅速萌发定植。播种3天后,菌丝萌发并吃料,适当增加菇房通风换气,保证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新鲜空气。播种7天后,菌丝已长满培养料表面,并深入培养料3cm左右,此时增大通风量,保证培养料内菌丝生长所需的充足氧气,为菌丝向下生长创造条件,当菌丝长满培养料三分之二时要揭去盖在料面的薄膜。
统一周内冬天通过蒸汽取暖,夏天通过冷空气保持温度。空气的相对湿度不足以把水洒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湿,通常每天喷一次水,干燥不会影响细菌丝的生长。潮湿的空气相对较大的话,应该通风适中,降低湿度。为了防止杂菌繁殖,每2 ~ 3天喷射50%的1000倍的细菌WP,每个蘑菇室一次。因为光对菌丝体有抑制作用,所以要在整个过程中避免光培养。
2. 菌块发菌:为了避免菇农在发酵和发菌中遇到风险,有的地方推广块式发菌,即利用蘑菇堆肥打包机将三次发酵料(好菌的料)或二次发酵(未接种)的双孢菇培养料均匀播入菌种、压块、再覆上塑料薄膜,再将菌块运到发菌室进行发菌,然后将发好菌的菌块发给菇农。
8,护盖和护盖管理
1、覆土:覆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老菇农中流传着“覆土迟一天,出菇迟十天”的口头语,可见适时覆土的重要性。一般当菌丝即将长满培养料就要开始覆土,约在接种后22~25天。覆土过早,会影响菌丝生长,延迟子实体形成。覆土过迟,则菌丝容易暴露,使表层容易暴露。温室、简易菇房(棚)覆土主要采用稻壳土一次覆土法、粗细土覆土法,工厂化栽培使用草炭土覆土法。
2,护盖管理后1周保持床温23-25°c,室温21-22°c,通风200-300m 3/h,CO2含量0.8%至1.3%之间浮动。泥炭复盖后,必须给培养床面的泥炭浇水,通常7天4次洒约450L的水,将空气湿度控制在80%至85%。
9,蘑菇管理(工厂)
工厂化周年栽培的出菇管理,由于采用自动调温调湿,蘑菇又是恒温出菇类型,所以管理相对容易。出菇期温控根据不同品种,调节在13~18℃范围内,粪草料的湿度控制在60%~65%,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2%。菇床的喷水管理根据覆土的干湿度决定加水量,培养料的含水量除感官检测外,还可用水分测量仪测定。菇房空气相对湿度管理采用自动增湿机增湿,增湿机的喷雾雾点大小和喷量是可控的,并且可以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新鲜空气的进入量和循环量。